看不懂国运,看不清汇率
导读
看似中美汇率已经杠上,但实质上双方却都有“求稳”的内在要求,这将导致中美汇率博弈态势是寻找均衡点,而非突破底线。
人民币终于突破了“7”这个心理关口,且跌势不止。
继8月5日和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交易价和中间价先后破7之后,8月26日,人民币中间价为7.,交易价跌破7.。截至9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为7.。
对于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首次破7,有媒体称“出乎意料”,但实际上,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起伏变化超过市场预期和一些分析预测已成常态。
根本上,人们往往被汇率的复杂性迷了双眼。
汇率的复杂性
汇率的复杂性就在于影响因素诸多,美联储升降息预期、美元指数走势,国内升降准、外汇储备量、PMI走势,诸如此类都被置入其中,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缓急程度、谈判进展情况更是会立竿见影地反映在汇率上。
正是由于多种因素叠加,且权重不一,将目光聚焦于短期,反倒更加眼花缭乱。如果把镜头拉长,轮廓则更为清晰。
在过去21年(年8月31日-年9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从8.28升值到7.18,升值幅度高达13.2%。
相反,俄罗斯卢布兑美元从5.41贬值到66.79,贬了.6%;巴西雷亚尔从1.17贬值到4.19,贬了.1%;南非兰特从6.45贬值到15.26,贬了.6%;印度卢比从42.49贬值到71.95,贬了69.3%。
相比之下,人民币竟出乎意料地属于坚挺货币,甚至比美元还要坚挺。正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言,“过去30多年里,凡是看贬人民币、抢购并较长时间持有外汇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蒙受了较大损失。”
比如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周边国家货币贬值,觉得人民币高估而兑换美元的;年全球金融海啸时,担心中国发生危机选择兑换美元保值的,都错过了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
显然,汇率问题越近越“乱”,越远越“清”。
汇率与国运
所有事物都有其内在逻辑可循,汇率亦是如此。
既然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那么从根本上而言,汇率的本质就是两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和比较。换句话说,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那条起伏波动的曲线,本质上就是我们国运的曲线。
尽管汇率同时承受着外部干扰和内部压力的挤压,但决定汇率的基本变量有三个:
一是国力
客观地说,美元在二战后能够统领全球几十年,正是美国国力的体现;同样,过去21年人民币升值,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
而国力的衡量既包含综合国力,也包含潜在的、现实的与趋势性的国力。就中美而言,虽然中国离美国仍有差距,但并非是全面性的,而是局部性的并呈现渐进式的缩小趋势,部分呈现超越之势。
且不说中国经济增速高于美国(年中国经济增长6.6%,美国经济增长2.9%),且中国GDP总量不断逼近美国,更为具象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空间巨大,中国尚有10亿人口没有坐过飞机,而且其中至少一半人的家庭迄今没有用上有抽水马桶;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总人数超过8亿;中国5G、高铁在从制造走向专利标准……
这也正是美国相对走弱导致弱美元的大背景和大前提。
二是国策
从大的方面而言,国策是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从小的方面而言,国策表现为政策,包含货币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等。
如“8·11”汇改之后形成的中间价定价机制——“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这决定了国家机器(央行-外管局)将直接面对市场,从而抵消顺周期影响下反应过度的市场供求变化。
三是国际位势
中国作为“世界老二”,理应有与此地位相匹配的货币,然而无论从贸易货币结算,还是交易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工具等方面来衡量,人民币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相匹配。因此,人民币在位势上有向上升的动能。
相反,“美国优先”正让美国失信于世界,国际话语权不断下降,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地位也日益受到质疑。
汇率近期波动的逻辑
放在三大基本变量中看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近期的波动逻辑似乎也不难理解了。具体而言,国内主要源于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波动继而经济下沉,导致汇率被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