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介风流蒋百里
海宁真是个好地方!
地处沪杭之间,自古是杭嘉湖平原的经济重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
海宁更有“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组成的三大地方文化,这其中又以“名人文化”最值得书写。
你可以不知道海宁,但是绝对不该不知道海宁的名人。
从女词人朱淑真、诗人徐志摩、国学大师王国维、侠客金庸,到为学界精英敬仰的史学家谈迁、数学家李善兰、军事家蒋百里等等。
海宁有东山西山。
凡响文化传媒的办公旧址就在西山脚下,彼时,我们闲来散步转个弯儿就到了西山上。
西山有徐志摩墓,登高远眺,不远处即是东山,东山有梅园,我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旧居就在那里。
蒋百里,名方震,晚号澹宁,硖石人。
年留学日本,4年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名列全校之冠。
翌年回国,即投身军界,一生以建立现代国防为职志。
蒋百里学贯中西,现代著名军事家,于文学、史学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年他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期间整理欧游所得,写成《欧洲文艺复兴史》。
年他又和胡适、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
蒋百里多才多艺,书法有晋唐气韵。
蒋百里故居,在浙江省海宁硖石镇吴家廊下79号。
这所故居原名怀萱堂,是蒋百里为纪念母亲在年建造的。
当时谭延闿书“怀萱堂”匾,梁启超赠“慷慨各努力、闲暇辄相思”对联,今已无存。
一个前清秀才,文能得到梁启超认可,出版多套具有真知灼见、预测性的著作,不论是介绍西欧政治军事,还是纵横捭阖的外交,更不要说他的军事著作《国防论》,几乎指导了整个抗日战争;
武能到日本士官学校第一名,得日本天皇御赐军刀,被德国军人称赞为东方几百年不世出的军事家。
作为军事家,不论是他提出的游击战、全民战、还是长期抗战、日本进攻终于南阳、衡阳一线,都在事实上得到了验证。
因此有人说百里打败日本人两次。
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就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
他身着黄呢军服,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马靴,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初到该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如此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随后,蒋百里掏出手枪,瞄准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
奇人必有奇运,蒋百里竟奇迹般生还。
并与养病期间看护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后者最终成为百里第二任妻子。蒋百里酷爱梅花,将妻子的名字改为左梅。
左梅的性格,确如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任劳任怨,坚定隐忍。此后,蒋百里的仕途和事业屡有不顺,家庭遭遇变故,但夫妻间一直感情深厚,历久弥坚。左梅夫人的家庭不接受他们的爱情,蒋百里致书曰:“我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好,我马上就到日本来,要死也死在你的家里。”
作为一名将军,尤其是一个终生思考对日作战的爱国将领,这样的真切情谊令人动容。
就是这位日本籍的佐梅夫人,为蒋百里生下了五个优秀的女儿。
其中最为国人乃至世界知道的就是钱学森的妻子,歌唱家蒋英。
在离日本到中国举行婚礼的时候,她说过一句话:“我二十二岁在日本死了!”
她从不教女儿们说一句日本话,她的女儿能操英语或德、法语,却没有一个认得日本字的。
在港时她的第三女蒋英留德未返,二女蒋雍上前线从事救护工作,只有四、五两女蒋华、蒋和在她的身旁,这两个每天嚷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她日夕默祷中日和平及世界和平。
抗战爆发,不少人对蒋夫人的身份颇有微词,蒋百里先是充耳不闻,后又警告说不要在我夫人身上做文章!
实力护妻可见一斑。
将军这样的真性情,对朋友也是一样。
北伐之后,蒋介石让百里先生去劝他的弟子唐生智解甲归田,百里先生认为唐素重情谊,自己去劝说唐必定听从,但政治是政治,情谊是情谊,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决定,不应当以师长的身份压迫他。
蒋介石大怒,讲蒋百里囚禁起来。
百里先生的同乡兼好友徐志摩竟然带着行李来陪他坐牢!
而先生抗战开始后到广西,门生故旧们欢呼劝酒。有人以先生有枪伤不宜多饮相劝,将军拍案而起,道:“军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遂纵情豪饮,一座皆惊。
年初,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
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衔。
在日本军校期间,蒋百里、蔡锷、张孝准被称为“中国三杰”,日后也都成为非凡人物。
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较早。
蒋百里死于年,享年56,是“三杰”中活得最长的,但也只能算中寿。
若天假以年,“三杰”最后的结局会怎样?
蒋百里又会不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真正指挥战役,甚至胜出?
这是有趣的问题,然而历史从来不允许假设。
一本《狷介与风流·蒋百里传》写于七十年前民国大记者陶隐菊之手,不似我之前看到的传记。
作者用亲历者的角度来描写蒋百里的部分生活前段,夹着丰富和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
「我看他一切都很好,就是不懂得养生之道。他兴奋诚然兴奋极了,但精神过度的消耗,对垂老的身体不啻无情的戕贼。我看他饮酒、吸烟、健谈、好学、好深思、写文章、啜苦茗,睡眠饮食都无定时,我很替他的健康担忧。”
“是呀,”友人同情我的看法,“他最易接受别人的建议,只是有关他个人健康的建议他往往淡然置之。他早就说过他在这次战役中将要拼却老命,他没有在战场上拼命,他的日常工作哪一件不是拼命的工作?他早年提倡精神救国,他的牺牲小我的精神是终身不变的。”
百里频年奔波,有时候海天万里破浪乘风,早年就患关节炎,到垂老之年,毒素侵入血管,因而影响心脏。
抗战后他没有过过一天优游闲适的生活,酒后心头作恶,他自己不以为意。离开南岳前,心跳一百零二,体温正常。夫人劝他在山中调养数日,他因迁校忙,恨不化鹤飞去,哪里肯多有一天的耽搁呢。
百里的家庭,父慈而母严,四个女儿把父亲看作万能的神一样,我很少看见女儿对父亲的信心有她们这样的坚定的。
百里逝世时,他的第三女还留在柏林学音乐。
一晚她梦见她在交际场中有人替她戴上一顶纯白的花冠,她看见鲜洁的花朵就是她在亚尔卑斯山所见的白丝绒一般的白花。她俨然花中之后,女中之王,满座如雷的掌声庆祝她的加冕礼,她真高兴极了,但她悠然醒转来,掌声犹在耳,她陡然觉得戴白花为不祥,她很担心中国有什么恶消息吹来。
果然不久便接着她父亲的噩耗。她如醉如痴,不相信她父亲会在抗战艰危的途程中抛弃了他的爱妻弱女而去。
她梦中常常哭了醒来,过度刺激和乡思驱使她几度下了归国的决心,想致力战时妇女工作,兼以维持她家庭的生计。
她每次下决心时,耳畔像有人提醒着她:“必须有坚定的信心,才有丰富的收获。”她觉得这是她父亲的声音。
从此她咬紧牙关,决心在德国完成她的学业。」
······
他是梁启超的学生
他是蔡锷、徐志摩等人的故友
他是蒋英的父亲
他是金庸的姑父
他是钱学森的岳丈
他志行忠洁,学识优长
他是一代兵学泰斗,两任军校校长
他坚持以笔为枪,誓言抗战到底!
蒋百里才情横溢文武一生,他的生命旅程绝不是一片坦途,他早年丧父,青年举枪自杀,中年沦为阶下囚,但这些挫折都没有影响他对朋友亲人的信任与关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使命。
晚年的他四处奔走,积劳成疾,为抗战而逝。
时光荏苒,年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距今75年矣。
让我们对这位现代史上的军事天才,这位乱世中的清流、向死而生的典范追念之,缅怀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