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夜间阅兵,展示固液两型洲际导弹,国土

2月8日晚间,朝鲜在首都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阅兵式,庆祝朝鲜人民军建军75周年。朝鲜党政军领导人和几十万朝鲜各地群众一同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分列式。

M-1A2和T-14坦克的复合体,给人的感觉是装备堆积感强烈。夜间阅兵的目的当然就是防止美日韩突然发动袭击,从军事角度来说高层和众多的群众集中在一起便于集中打击,而夜间视线不良,不论是照相还是雷达卫星侦察能力都是受限,而空军在夜间也很难突防到阅兵现场,基于更安全考虑夜间阅兵还是有好处的。地缘政治很复杂我们普通百姓没资格进行讨论,只能是通过“朝中社”转播的阅兵仪式上展示的武器装备,对年代的朝鲜人民军现代化程度粗略了解和分析。

实事求是地讲,受工业能力的限制朝鲜人民军的常规装备水平与韩国军队和驻韩美军相比至少落后30~40年以上,就拿图片里的苏-25攻击机来说,它是朝鲜空军最先进的战机之一,但它的性能与美韩空军现役战机相比差距太大了!如果爆发大规模空战,朝鲜空军很短时间就会被全歼…而空军装备恰恰是最顶级的军事工业,朝鲜在这个领域非常欠缺,至于说坦克、火箭炮…等等地面装备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发挥出的作用很低。对于武器装备全面落后于美韩,朝鲜当然非常清楚,所以着力发展弹道导弹用于军力平衡,与战机这样耐用装备相比,弹道导弹属一次性装备,综合技术等级要低一些,且洲际导弹可以打到北美,同样起到了威慑作用。

这次阅兵仪式展示了“火星炮-15”和“火星炮-17”两型洲际导弹,从外观上看前者很大一部分模仿了俄罗斯的“亚尔斯”洲际导弹,也是有外包装/发射筒,这说明它的体积要比“火星炮-17”略小一些,采用了固体助推器,有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从导弹发射筒的来看它是采用冷发射,还有发射缓冲器(红圈内),如果确实掌握了这项技术就说明“火星炮-15”具备了无依托发射能力,所谓“无依托发射”就是不需要像“有依托发射”那样有预设发射阵地(要对上千平米阵地进行表面硬化处理,防止发射时巨大反作用力使发射车倾覆),可以在朝鲜境内任意地点发射,有效提高了导弹的生存能力,否则以朝鲜12万平方公里多一点的面积,且时刻被卫星监视的情况下,地下井和有依托发射都很危险。

“火星炮-15”导弹最早曝光是在年10月10日的“纪念劳动党成立75周年阅兵式”上,当时的TEL发射车为8轴(下),可能是定型或者完善后为了使发射更加平稳采用了9轴车(上),固体助推器的洲际导弹省去了燃料加注时间和检修时间,因此具有发射时间短的优势,该型导弹可能是未来朝鲜优先发展的装备。

与“火星炮-15”复杂的外观不同的是“火星炮-17”是“裸弹”,这说明它是液体燃料导弹,由于体积太大和重量更高,没法采用冷发射是直接点火,液体燃料导弹虽然比较固体导弹有反应时间长操纵复杂的劣势,但它火箭比冲大推力也更强,可以有更大的载荷(当量更大的核弹头),也不需要像固体燃料药柱那样浇铸后需要精细的修型处理,制造成本相对低一些。

去年11月18日“火星炮-17”首次试射时的场面,它当时以公里的高弹道飞行了公里,美军跟踪末端速度为22马赫,依据这些数据推算它以正常弹道飞行最大射程1.5万公里,完全可以打到北美任何地点。

但从画面上看它是直接在发射支架(托架)上点火,巨大的尾焰似乎要把发射车吞没了!这很可能导致这辆发射车的轮胎和底盘报废,发射一次报废一辆昂贵的发射车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允许的,但为了能形成打到北美的核威慑在所不惜。

“火星炮-17”洲际导弹使用的是11轴TEL三用车(运输、起竖、发射),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木运输车”,同时也是世界上机动发射的最大导弹,之所以没有使用地下井发射方式就是前面所说的国土面积太小,生存率低的原因,促使它必须采用机动发射的方式。

从总体技术水平推断,朝鲜这两型陆基洲际导弹的标准处于年代中期,与中美俄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导弹的打击精度也不会很高,但是载有核弹头,并且以极高速飞行很难拦截,只要能打到北美就足够了,这也是以“非对称威慑”方式到达部分战略平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8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