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计37000吨,俄海军一天服役两艘核潜
12月12日,俄罗斯海军最新两艘核潜艇升起圣安德烈旗,宣告成军,预计在不久后加入太平洋舰队。这两艘潜艇分别是:“亚森”级四号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号和“北风之神”级七号艇“亚历山大三世”号,两者延续了俄海军保持多年的传统——在年末的12月服役。也预示着俄罗斯核潜艇工业运作正常,继续保持着先进水准,但这对俄罗斯海军究竟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俄罗斯海军新一代“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从技术上来说,两款核潜艇其实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亚森”在建造了一艘基础型“北德文斯克”号后,应用现代技术推出M改型,排水量多吨,是当下全球仅有的两款四代攻击核潜艇之一,足以纵横四海,维持美俄间的水下核力量平衡。“北风之神”就更不得了了,由于美军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尚未问世,其实际上是全球唯一一款四代战略核潜艇,2.4万吨的排水量属实惊人。此外,俄军前几年还将“北风之神”作为核心项目推进,在建了3艘基础型后,又有3艘改进的M型服役,现在列入的“亚历山大三世”号是第四艘M型。相比于美国海军老旧的“俄亥俄”级,“北风之神”足以自傲。然而,真正的问题不在这里。
▲“亚森”攻击核潜艇名气略小,但性能同样不俗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看到现在“北风之神”和“亚森”的地位,应该是会很开心的。毕竟当时苏联海军为了强行扭转液体潜射弹道导弹技术路线,可是花费巨资建造了7艘4万多吨的“台风”(据说一艘造价比6万吨航母只多不少)。俄罗斯海军在前者基础上,终于实现先进固体潜射弹道导弹的成熟,也算没有辜负苏联海军的努力。不过,苏联当时是与美国抗衡的两极之一,有足够的资源打造核威慑体系,而如今的俄罗斯经济长期乏力,年军费仅亿美元,比英国略低(亿美元),比法国稍高(亿美元),但在核武上的投入却远超这两者。除了两款新锐核潜艇之外,俄罗斯空天军还装备了16架图-战略轰炸机,并雄心勃勃地计划未来再服役50架。俄罗斯火箭军装备的陆基“萨尔马特”、“白杨-M”和“亚尔斯”,也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存在。
▲图-的颜值没得说
这些装备在每次出场都引起一阵欢呼的同时,也是深不见底的“吞金兽”。即使在不生产、不发射的情况下,每年每一项相关保障和人员支出都是几亿美元打底,更遑论俄军还时不时来两发试射,以威慑对手。资源有限并且相当一部分被核武消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常规装备发展乏力。那些在展台上光鲜亮丽的装备,要么干脆就只是模型,还等着哪个海外客户看上,交了定金之后启动研发,比如苏-75;要么就是刚刚开始交付,性能也不稳定,规模也不堪用,比如S-;最好的情况,是大部分问题都已解决,进入小批量生产,尚未真正形成战斗力,这种最典型的就是苏-57。原本和平时期尚可维持,与乌克兰开战之后,这个底子就兜不住了,这才出现大量旧式装备被拉上战场的尴尬局面。
▲苏-57的数量问题已经影响到战局安危
经过近两年的交手后,俄军艰难稳住了战线,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原本外界认为,在接受实战“拷打”后,俄罗斯军方高层能认识到太过偏袒核武的问题,并作出一定调整。这个调整不是说放弃核武,专注常规武器,而是说将继承自苏联的核武以及当下庞大的核载具,削减到合理水平,保持一定的核威慑就行。像俄罗斯火箭军装备的三款洲际弹道导弹,就完全可以砍掉一两款,特别是“萨尔马特”这种听起来数据强悍,实则技术路线没有未来的液体燃料型号,恐怕并不是现在俄罗斯军队真正需求的。俄空天军的轰炸机队伍也很迷,看起来规模宏大的图-、图-22M3和图-95MS机群,真正在战场上出动最多的,还是最便宜的图-95MS,图-其次,图-22M3出动架次根本就屈指可数,就真的不能精简一下吗?
▲“萨尔马特”射程极远但燃料系统并不出众
要知道,俄军每年在这些旧时代传奇的装备上,花费了大量资源,但反馈却寥寥无几。相比之下,真正关键的那些项目反到长期得不到资源发展。像俄制卡-52武直,早就完成了改进型卡-52M的研发,但迟迟无法量产,卡-52早期在战场上频频被击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电子防御系统不得力和配套武器老旧(这是卡-52M的升级重点),直到年中才有首批两架卡-52M服役。战前俄罗斯航空工业也推出了“猎户座”等新锐无人机,甚至还拿到阿联酋参展兜售,但实际装备数量寥寥无几,开战后才着急扩建生产线,同样是亡羊补牢。
▲少量“猎户座”表现出色,但无法影响大局
在90年代的军改中,俄军明确了以核武为主的发展路线,但那是在当时态势下作出的决定,如今已是20多年之后,局势早就天翻地覆。但俄军现在还是常年在核武上投入巨资,以至于陆军新锐坦克部队迟迟扩不起来,海军连0吨的护卫舰造起来都费劲,空天军更是始终没有完成隐身战机的量产。在战争影响经济发展,未来军费将进一步缩减的大背景下,再不调整,局势堪忧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