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运业脱碳最新进展

信德海事绿色航运洞察-38周

关键词一:气候周

本周(9月20日-26日),纽约气候周(ClimateWeekNYC)开幕,此活动是气候组织(ClimateGroup)联同联合国(UN),和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COP26)与纽约市合作举办。

专业海事会议举办商MarineMoney的气候周活动也在同期举办,主要在21-23日进行为期3天的线上论坛,主题为“海事脱碳:形成资本,产生回报”,会议同时发布了白皮书《GreenSustainability-linkedFinancingforShipping:UnderstandingtheRequirements,BenefitsandCostsofResponsibleFinance》

关键词二:脱碳行动呼吁

9月22日,超个国际行业领导者与组织共同签署了一份“航运脱碳行动呼吁”。这个呼吁是由全球海事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和海洋行动之友联合成立的迈向零碳联盟(GettingToZero)发起的,参与方中除了各船公司,不乏有影响力的大租家和银行机构。呼吁的签署方提出了3项对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倡议:

1、承诺到年实现国际航运零碳排放,并在年采用IMO温室气体战略时提供明确和公平的实施计划以实现这一目标。

2、通过国家行动支持工业规模级的零排放航运项目,例如为国内航运设定明确的脱碳目标,并为先行者提供激励和支持,更广泛地部署零排放燃料和船舶。

3、提供政策措施,使零排放航运成为年的默认选择,包括有意义的基于市场的措施,到年生效,以支持国际航运中零排放船舶和燃料的商业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倡议提出的目标:年实现国际航运零排放,比国际海事组织(IMO)“年碳排放强度相较年降低50%,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提前了50年。

与此同时另一个航运脱碳行动“波塞冬原则”(PoseidonPrinciples的主席,同时也是花旗银行全球航运、物流及离岸业务主席的MichaelParker表示,波塞冬原则也将进行相应的修改,此前波塞冬原则的目标IMO基本保持一致。信德海事网统计,迄今为止,全球已有27家主要航运融资银行银行(代表亿美元的船舶融资)签署了波塞冬原则)。

IMO的GHG规划将在年进行修订,这些行业内比较领先的企业在这个时候提出超前的目标呼吁,显然意图也是比较明显的希望影响到IMO的规划决策。

关键词三:电制燃料

9月23日(周四),马士基宣布对一家燃料研究公司进行了风险投资,这家来自硅谷的初创公司PrometheusFuels,可以进行空气碳捕捉,利用清洁能源获取的电能生产碳中和燃料。

虽然马士基的通稿中没有明确该公司可以生产的燃料类型,但据信德海事网分析,该项技术大概率是在为生产碳中和甲醇进行准备。本月早些时候,马士基同样投资了一家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初创燃料公司WasteFuel,可以利用废弃物生产绿色生物甲醇。

今年8月份,马士基刚刚宣布订购了8艘以甲醇为燃料的TEU的集装箱船,引燃了业内与甲醇燃料的讨论,业内普遍对这些船的燃料供给能力表示怀疑。在此之前,马士基只透露过与Reintegrate和EuropeanEnergy合作在丹麦建立一个甲醇生产工厂,每年提供吨的碳中和甲醇,这些产量只够一条船舶正常的营运消耗,马士基在披露中也有说明是为今年2月份订造的TEU的支线集装箱船特别供应。

马士基脱碳业务发展主管BeritHinnemann在本周二的一个航运脱碳会议上也有表示,绿色甲醇的来源供应问题对马士基来说是“一个非常根本的挑战”。据了解,马士基目前订购的这批大型集装箱将总共需要每年,吨绿色甲醇供应才能实现碳中和运营。

在此背景下,马士基对PrometheusFuels投资显然都在计划的流程内。信德海事网预计,未来将会陆续看到马士基在甲醇燃料部署方面更多的大动作,“我们已经着手解决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Hinnemann的表述也透露出马士基的自信。

除了马士基对甲醇的积极布局,信德海事网整理了如下甲醇燃料发展现状:

1、今年1月,PromanStenaBulk证实,其甲醇燃料49,载重吨船舶StenaProPatria轮已开始动火切钢板,该船将于年初交付。

2、StenaProPatria每年将使用约12,公吨甲醇作为燃料,降低船舶商业运营产生的碳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3、3月,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东太平洋航运公司表示已与OCINV和MANEnergySolutions签署协议,开发甲醇和氨作为船用燃料。

4、7月,日本商船三井(MOL)与总部位于温哥华的MethanexCorporation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意收购Methanex子公司WaterfrontShipping40%的股份,将甲醇船用燃料进行商业化。

4、7月,地中海航运(MSC)加入了拥有30多个成员的甲醇研究所(MI)。MSC海事政策和政府事务执行副总裁BudDarr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MSC认为甲醇是可用的关键长期解决方案之一。

5、9月15日,日本航运公司NYKLine和全球能源公司BP签订合作协议,研究各种船舶替代燃料的过渡,包括甲醇。

关键词四:生命周期碳核算

9月22日,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向三家企业颁发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

三家公司分别代表了这船石油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方,为抵消此过程中的碳排放,三家公司需要实施节能减排策略或者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通俗的讲这三方需要将运营中得到的部分收益投入到减排绿色项目中。当然这中间的流程和标准都需要科学规范核算。该项目还邀请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作为第三方核查机构,从石油开采、运输、储存、炼制到产品消费等各环节,精准测算出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然后进行同等当量的中和。

在中国国内将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燃料推出之际,欧盟也在近期的一份草案中提到了燃料的全生命周期碳核算。

根据该提案,欧盟提议成立一个委员会制定燃料生命周期指南,这将有助于评估整个价值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该指南将基于可持续性和如何减少碳排放,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尽可能多地使用替代燃料。

欧盟提案的目标是确保各种新燃料之间的公平竞争,包括各种形式的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这也是使用LNG燃料时最具争议的原因。

欧盟提案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它如何利用澳大利亚、日本、挪威和国际航运公会(ICS)所推荐的生命周期方法论。更有趣的是,欧盟的目标是衡量每艘船舶的整个价值链的排放量,而不是将其作为每个国家计算的总碳账户的一部分。

关键词五:空气润滑系统

MSC从来自英国的清洁技术公司SilverstreamTechnologies订购了30套空气润滑系统,这是“迄今为止来自单一运营商的最大空气润滑技术的订单”。据了解,这些空气润滑系统将安装在新建的MSC集装箱船上,并预计将为MSC的船队减少超过2.93亿美元(节省2.亿欧元)的燃料成本。此外,该系统在一艘船大约25年的生命周期中,大约可以减少万吨碳排放量,相当于35万辆汽车的年排放量。这些空气润滑系统预计将在亚洲的造船厂安装,并于年至年间陆续交付。

空气润滑技术简单来说是通过产生一层刚性气泡来减少船体和水之间的摩擦,从而节省5-10%的燃料和排放。

信德海事网此前报道过,《世界上是一艘安装空气润滑系统VLOC来了~耗油减少5%以上》,《了解一下,空气润滑,可为船舶节省5-10%的燃料》,几个月前这套技术被淡水河谷应用在了租用的新建矿石运输船SeaVictoria轮上,是第一次在超大型矿石运输船(VLOC)上使用空气润滑技术。

关键词六:天然气价格

煤炭价格涨价,国内停电限产,一时间围绕能源的问题突然显现。北半球的冬季还有一个多月即将到来,同时期,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也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

来自惠普和彭博社的这张图片清晰的表现出了欧洲天然气价格的一路飙升。欧洲多个部门目前已经收到了严重的影响。首先是能源供应商,直接面临冬季供暖问题;然后是低碳电力生产部门,生产成本直线上升;再比如化肥生产商,尿素的工业原料氨目前的主要还是由天然气生产得来,目前欧洲的几家氨工厂已经减产或者停工;农业食品工业通过化肥行业间接受到影响。

在航运方面,原本的LNG双燃料船舶,收到LNG价格上涨的影响,据说也已经纷纷转向传统燃料运营。据了解,鹿特丹LNG燃料仓的价格目前约为每吨1,美元。相比之下,传统燃油价格为每吨美元。

关键词七:氨燃料

本周关于氨燃料的信息集中出现,信德海事绿色航运洞察进行了初步整理:

首先是法国船级社BureauVeritas(BV)授予韩国造船厂现代重工(HHI)及其母公司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KSOE)原则批准(AiP),关于设计和开发氨燃料的氨运输船。

该船长米,宽36.6米,深23.6米——与HHI91KVLGC设计的尺寸相似。此外,它将配备四个棱柱型货舱,总容量为91,立方米。

据BV称,这种设计对于以氨作为单一货物的船舶,在安全和高效运输方面进行了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船东在资本成本和运营成本方面的竞争力。

9月22日,瓦锡兰宣布与韩国造船公司三星重工(SHI)签署了一项联合开发计划(JDP)协议,旨在开发氨燃料四冲程副机,用于未来的新造船项目。

据三星重工(SHI)称,最开始使用氨燃料的船舶最有可能是集装箱船和超大型原油运输船,配备2冲程主机和瓦锡兰的4冲程副机。

在本周,ABS也发布了行业领先的氨燃料船舶指南,ABS氨燃料船舶指南规定了以氨为燃料运行的船舶的机械、设备和系统的布置、建造、安装和检验的分类设计标准,以尽量减少对船舶、船员和环境的风险。

新造船舶及船舶设计信息汇总:

1、本周最大的清洁燃料船舶新造船订单来自KLine,9月21日,日本航运公司KLine宣布建造8艘7车位的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其中6艘订单已经确认,分别由日本造船工业株式会社、新久岛造船株式会社和招商局金陵船厂(南京)有限公司各自承接2艘。

南京金陵船厂于22日对这一消息进行了确认。

今年2月,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在南京金陵船厂订造了4艘7车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今年6月,该船厂与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签署了4+2艘7车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建造合同。今年9月17日,该船厂又获得东太平洋航运追加1艘同型船建造合同。今年以来,南京金陵船厂已累计获得10多艘7车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订单。

关于日本船东KLine,今年3月12日,KLine的第一条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CENTURYHIGHWAYGREEN”交付。据了解,KLine的绿色转型道路上LNG燃料将作为重要的战略重点。

2、法国船级社BureauVeritas(BV)授予韩国造船厂现代重工(HHI)及其母公司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KSOE)原则批准(AiP),关于设计和开发氨燃料的氨运输船。(上文详细介绍)

3、BureauVeritas(BV)船级社本周表示,BV为世界上最大的超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S)颁发了设计批准。据了解,这批船为江南造船为SinogasMaritimeLimited建造的93立方米VLGC。该系列船共建造2艘,将于年交付。

4、本周,挪威船级社DNV和利比里亚船旗国(LISCR)已向现代重工(HHI)和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KSOE)授予了一项新的4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设计的原则性批准(AiP)。HHI和KSOE的40,CBM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设计是这一新兴船舶领域的里程碑。新是设计将是同类产品中最大的,目前的该类船舶大小在2,CBM以下。

40,CBM级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长m,宽30m,深21m。该船将配备7个IMOC型货舱,总容量为40,CBM。除了用于运输液化二氧化碳,也可以被改造运来运输LPG或氨水等货物。

5、本周,现代尾浦造船厂(HMD)和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KSOE)的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设计获得ABS和马绍尔群岛共和国(RMI)海事管理局的原则批准(AIP)。

这个项目是由HMD根据其现有的气体运输船建造经验开发了针对液化CO2优化的货物围护系统,而KSOE则开发了采用新技术的货物处理系统,以保持稳定状态且不会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ABS和RMI授予AIP,验证IGC规则、对液化气体运输船的适用性进行船级要求和船旗规定。

其他重要资讯信息:

1、9月17日,瓦锡兰宣布将燃料舱控制系统(TankControlSystems)的业务出售给丹麦船用泵制造商Svanehj。该业务是用于LNG船舶、海上存储和陆基LNG终端上的气罐的高端测量系统,由于年收购TotalAutomation,该业务成为瓦锡兰的一部分。预计将于年第四季度完成。

2、近期,总部位于芬兰的洗涤器制造商LanghTech宣布推出了新的压载水管理系统(BWMS)。9月20日,LanghTech的姊妹公司LanghShip拥有的一艘Feedermax船Linda上下水,即安装了此套压载水管理系统。

3、9月21日,日本邮船会社NYKLine投资澳大利亚综合碳(AIC),这是一家出售通过原始森林恢复项目获得的碳信用额的澳大利亚公司。待相关部门批准后,NYK将与三菱商事通过其设立的中间控股公司JapanIntegratedCarbon(JIC)共同投资AIC。

今年2月3日,NYK发布了NYKGroupESGStory,旨在进一步将ESG融入公司的经营战略,并通过业务活动促进有助于实现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活动。

4、9月21日,美国上市公司、替代燃料供应商CleanEnergy宣布将在西海岸的第一个海上LNG加注中心,为PashaHawaii船舶提供LNG燃料加注服务。PashaHawaii是ThePashaGroup的独立运营子公司,是美国领先的国内海运公司之一,提供美国大陆到夏威夷的运输服务。

5、9月20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宣布了其在运营中实现碳中和的雄心,作为石油和天然气气候倡议(OGCI)12家成员公司之一。同一天,OCGI发布了《加速能源转型的领导力》的战略。

6、9月20日,航运绿色科技基金ETFMGBreakwaveSeaDecarbonizationTechETF(BSEA)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相关指数MarineMoney脱碳指数(MMDI)由MarineMoney、BreakwaveAdvisors和Sea/SwitchPartners合作成立的MaritimeTransformationPartners开发和维护。

7、纳斯达克上市能源转型公司StabilisSolutions与美国位于墨西哥湾的港口卡梅隆·帕里什港口合作签署备忘录,建设Stabilis在墨西哥湾的第四个LNG加注点。

8、9月23日,劳氏船级社(LR)公布了他们在英国清洁海上示范竞赛(CDMC)赢得资金的五个项目:eFoilerCTV;避免生硬电池——将燃料电池集成到大型船舶的动力架构中;大型船舶的零碳基本负荷电力;英国航运、氢气和港口生态系统(SHAPEUK);国家清洁海事示范中心。

9、同一天9月23日,劳氏船级社(LR)宣布收购海洋数据智能公司GreenSteam,该公司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提高船舶效率。此次收购将由劳氏级社的子公司i4Insight进行整合和管理。此举扩展了LR的愿景,即通过集成软件解决方案解决复杂问题,进一步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运营成本。

10、9月21日路透社报道,荷兰皇家壳牌的巴西子公司将在该国投资30亿雷亚尔(5.65亿美元)一直到年。据了解,此次大部分资本支出与太阳能项目有关。目前壳牌有2GW的太阳能项目正在开发中,预计到年底将达到5GW。

上一周的9月16日,壳牌同样宣布了一项投资,将在荷兰鹿特丹的壳牌能源和化工园区(前身为Pernis炼油厂)建造一座年产,吨的生物燃料工厂,预计将成为全欧洲最大规模的生物燃料生产工厂。

11、9月21日,WindGD宣布围绕船舶主机开发了一个解决方案生态系统,可提高船舶能源效率并实现向新燃料的无缝过渡。WinGD解决方案部署了数字船舶优化和电池混合能源系统,通过优化集成这些复杂系统的所有元素,包括就电池等混合能源的大小和操作向船东提供建议。

12、9月22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港口成功安装了瑞典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系统,占地0平方米。最大供电功率千瓦,年发电量兆瓦时。

13、9月22日,鹿特丹港宣布加强与德国鲁尔北部地区的内陆港口DeltaPortNiederrheinhfen的合作,使其成为鹿特丹港进口绿色氢气的区域枢纽。合作的签署方包括德国公司Thyssengas、能源公司Eon、冷库运营商Nordfrost和区域开发公司KreisWes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6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