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将携手服役,一道猎杀
近5个月之前,普京在做国情咨文时一口气发布了“六大神器”,这些“神器”以末日武器为主,可发布后他们是否真实存在、有用的质疑却不断。本周,俄军再次连放大招,同时发布了这些“神器”的最新视频细节,其中不乏生产线上的画面。
当然,俄军突然集中发布这些画面显然不是一时脑热,也不单是为了回应“质疑”。一名俄专家就指出,这些有趣的细节真实反应出了美俄元首赫尔辛基峰会所展示的另一个“清晰信号”。赫尔辛基峰会后,特朗普被美国内一边倒的指责,似乎美国人都怒了。此时俄罗斯当然也就略显尴尬,就准你们“不爽”,我成了空气?这时再放些视频显示自己的“强硬”,符合俄罗斯人的风格。
回到武器本身,此次披露的一些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根据俄官方的信息,按照视频的发布顺序再来看看这些武器的基本情况。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俄军首先发布的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匕首”是所有武器中最成熟的。此次俄军公开的视频是导弹装备部队后与图-22M3的一次联合战术训练,这反应了该型导弹目前的成熟度,基本上已经可以进行对陆、对海的实战。
据俄军的信息,“匕首”导弹自年12月1日起,试装备俄南部军区空天军部队。至今挂载它的米格-31K截击机已经挂弹执勤超过次,其中70次还有空中加油。年4月起,米格-31K带着“匕首”在里海海域执勤。也就是说,“匕首”自从服役以来没3天就得飞两次,不是一般的拼。
综合各种信息来看,“匕首”与陆基的“伊斯坎德尔”基本上完全共通,其速度与射程都比“伊斯坎德尔”多很多的原因在于发射时已经在高空与超音速,因此火箭能量不必用于对抗地心引力与加速,自然飞得更快更远。
在米格-31上取得成功之后,俄军已经开始也利用图-22M3作为“匕首”的载机平台(挂载数量可增加到3-4枚)。使用图-22M3当载机平台时发射速度比米格-31慢,但据需射程仍然同级,而且考虑图-22M3的作战半径后“匕首”的使用弹性将更高。
“萨马特”重型洲际导弹
第二个出场的是“萨马特”重型液体洲际导弹,该导弹研发始于年6月,年底至今俄罗斯已进行3次“萨马特”的出井试验,导弹被弹射离地30米后打开发动机。此次发布的视频,可能就是第三次试射的画面。至此,出井试验已经完成,可以进到下一阶段的飞行试射,预计年开始,要进行不小于5次。
“萨马特”是俄军“核威慑大于天”思路下的产物,也就是对“威力较小”的“白杨”M/“亚尔斯”不大放心,还要有个超大威力的“核怪兽”。俄军已经公开“萨马特”的发射重量将达到吨,携带10吨战斗部、诱饵不在话下,加上南极弹道等技术的加持,可以提升威慑能力。
“先锋”高超音速滑翔载具
第三个出场的是可与“萨马特”视为一体的“先锋”高超音速滑翔载具(可能就是早前的“计划”),当然“先锋”也能应用于俄军现役和未来的其它洲际导弹。
“先锋”的极速达20马赫,飞行高度在数十公里,这其实就是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最大价值。即相对于弹道导弹的拋物线弹道达到离地千米以上的高度,高超音速飞行器全程维持在50千米以上,使地面雷达的侦测距离显著缩短,奇袭效果就会增加;另一方面,虽然当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接近目标区时,由于速度因大气摩擦而逐渐降低,使其可以被“萨德”之类的末段拦截系统,但由于它的中段航线太低,却无法用“标准”3型之类的中段拦截武器进行防御,迫使对手只能部署更多防御面积小,难以涵盖全境的末段拦截武器。
有消息说,目前“先锋”已经开始量产,如此中俄都将拥有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先锋”因为平台的关系,在性能数据上可能还会更好看些)。美国对此也开始做出反应,美国计划对现有探测与指控系统持续升级,并研究适合的动能与非动能拦截武器,来完成整个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猎杀链”。可见,矛与盾的较量已经上演。
△拼接后的“波塞冬”全貌“波塞冬”核鱼雷
第四个出场的是核鱼雷“波塞冬”,这个视频首度完整披露了鱼雷的全貌,对照周围影像,“波塞冬”可能(只是可能)长20米、直径2米,作为“鱼雷”算的上“巨无霸”。,
据俄军方的消息,“波塞冬”仍在研制当中,抗损能力等已经得到验证,研制工作即将结束,主要作战对象是毁伤敌航母和洲际距离的岸上基础设施。俄军方称,“波塞冬”的优势在于通过大深潜、高航速以及接近目标航行路线的对敌不可预测性来打击目标。
问题是,“波塞冬”的“高航速”相对于探测技术和空中平台来说无论如何算不上快,加上无限航程背后给对手的长预警时间,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些矛盾的。
△车间中的“海燕”,重点是导弹确实小“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第五个出场的是曾经最受瞩目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最受瞩目的同时也承受这最多的质疑,美军情报称导弹几次起飞都是直接掉下来。俄军此次公开生产线细节,显然是在回击这一说法。
“海燕”出现时,各方看不上该型导弹的核心点无疑是核动力导弹的概念早在半个世纪前被美军放弃。但如果按照俄方公开的信息,这种说法显然就值得商榷的,美国人搞的核动力导弹尺寸其实跟中型轰炸机一样大,与其说是核导弹,不如说是自杀式核轰炸机。
普京强调的重点则是,俄研制了可以装在Kh-这级别导弹上的核动力装置,这种小型化的背后怎么都不能说没进步。从发布的“海燕”视频看,这些导弹的尺寸还真是Kh-级别(画面是真的的话)。
据俄军在发布视频时做的介绍,“海燕”在1年美国退出年反导条约时开始研发,可谓20年磨一剑。从这样时间跨度和俄罗斯的工业基础上看,“海燕”的出现相对会“好接受些”。带核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在年底进行,军方与研发人员确认一系列优化需求。依据这些从试验中确认的技术需求,现阶段已完成一批优化后的子系统并完成地面测试,正准备优化后的导弹的飞行试验。除导弹本身外,目前也在准备发射所需的相关设施,并改善制造、组装、与试验过程。
从目前来看,“海燕”的主要优势还是在于核动力赋予它的无限射程可以更灵活的选择攻击航线,将巡航导弹的优点发挥到极致。但俄军目前好像还在研究射程远超Kh-(射程四五千公里)的常规动力巡航导弹,那这岂不是重复投资?
此外,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05.html